孔子年輕時,喜歡到鄰居石匠家玩。他見石匠錘落屑飛,平滑的石板被剔鑿出優(yōu)美的圖案。于是領悟到:不剔除多余石屑,碑銘何能顯現(xiàn)?要在青史不留惡名,不剔鑿掉自己的缺點,何顯人生質感?
司空見慣的事情,如果沒有悟性,沒有聯(lián)想,就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聯(lián)想和悟性是明理之路、成功之橋。孔子有了這種悟性和聯(lián)想,才成了“萬世師表”;他剔鑿了自己,策劃了自己,才雕鑿、成就了無數(shù)讀書人。
因而,剔鑿缺點,是企業(yè)設計自我完善的途徑;聯(lián)想悟性,是策劃設計人員必備的素質。
剔鑿缺點和厚積薄發(fā)是修身的兩個方向,前者是棄其短,后者是增其長。只增其長而不棄其短,則短長互抵,不足以彰其才;只棄其短而不增其長,無齊家之手段,無治國、平天下之資本,也無辦好企業(yè)之根基,就更罔談什么策劃能力了。
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有一段描寫項羽幼時的文字:“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姓名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谑琼椓耗私添椉?。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span>
這一故事揭示了項羽胸有大志一一“學萬人敵”,也揭示了項羽的弱點一一做事有始無終。胸有大志使項羽成就了滅秦之大業(yè),有始無終使項羽最終失敗。一一個性的弱點如果不“棄愚補拙”,早晚會導致事業(yè)的失敗。
做一名成功的策劃師既然需要百科全書式的知識結構和豐富的生活經驗的積累,需要有觸類旁通的悟性,那么,你在哪方面有不足,就應努力學習,修身修心,棄愚補拙,棄短用長。
但人畢竟非全智全能,因而棄愚補拙的另一途徑是:
與他人合作,“抱團打天下”,即以他人之長補己之短。一項完整的策劃,涉及方方面面,你在哪方面不足,可請同業(yè)中在這方面是強項的人來合作。還有,旅游策劃時,專家學者應與官員、企業(yè)家通力合作,優(yōu)勢互補,這是目前國際上流行而有效的決策模式一“官、產、學三位一體”
比如,這些年各地景區(qū)旅游規(guī)劃設計,有許多教訓,也有不少成功的經驗。20世紀80年代初,沒有規(guī)劃,靠領導拍腦袋作決策紕漏不少;后來是“院校派”,幾個老師領一幫學生搞的規(guī)劃,不少脫離實際;有的地方請外國專家搞出的規(guī)劃“水土不服”;再后來就是多學科的專家與有實際經驗的旅游工作者共同搭班子搞規(guī)劃;即使請外國人也注意吸收中國專家共同參與。這樣,優(yōu)勢互補,景區(qū)策劃VI設計才有了較高水平的規(guī)劃文本。
人和時代設計
品牌設計、VI設計、標識設計公司